深圳信路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亮
自2010年成立,信路通只做一件事,就是利用视频技术解决停车问题,推进视频技术在停车行业的应用。停车行业视频前端提供商的市场定位,决定了视频核心技术的研发储备是信路通第一要务。
硬件、算法、平台,整个视频技术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信路通都有多年经验积累,而这在停车行业几乎是首屈一指,“很多视频方案提供商,要么自己有算法采购硬件,要么自己有硬件采购算法,深挖视频技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因此硬件、算法、平台都有的基本就是海康、大华这些大体量公司了。”信路通副总经理李志亮说道。
抓拍率、识别率、多检率是停车场景中视频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传统停车场进出口相对固定,相机可轻易区分车辆进出场行为,而路内停车仅凭一张照片无法判断车辆驶入或驶离,且有行人、非机动车、路过车辆等干扰因素,因此,路内停车成为最能检验视频技术过硬与否的场景。
“传统停车场景,仅提高硬件性能、优化算法,就很容易做到99%以上的综合识别率,而路内停车,仅靠硬件算法,我们能做到的综合识别率95%已经能算的上行业内的最高识别率了。”
路内停车:八类产品全场景覆盖
2015年底,信路通开始涉足路内停车,并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了四轮产品迭代。
信路通的第一代产品,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枪球联动。一只枪机判断车辆驶入驶离,然后发送信号给球机,球机负责抓拍车牌特写照片并识别车牌。之后,为便于安装调试,信路通将枪机、球机、补光灯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推出第二代产品枪球一体机。
在实际的项目测试中,枪球方案开始暴露出一些弊端。“之前的枪球方案都是1对8的设计,一套产品可以管理8个车位,测试中我们发现,在多辆车同时驶入驶离时,枪机可以抓拍到车辆,但球机却来不及拍摄特写。”于是,信路通开始寻求解决办法。一二代产品中枪机球机均为200万像素,枪机只能抓拍到有车辆进出,拍不清车牌,因此需要球机配合,新一代产品,信路通推出600万像素的双枪方案,枪机抓拍照片可以直接识别车牌,达到了一个枪机管理四个车位的效果。
第四代产品“双目”将三代产品的两只枪机两只补光灯,简化集成为一个相机主板配一个近端一个远端两个枪机镜头外加一只补光灯,最大限度方便了安装调试。“不仅如此,除了高位正照(高度6m以上相机车位在同一侧),中位斜照(高度3-4m相机车位不在同一侧),‘双目’产品还可以满足双枪产品无法覆盖的中位正照(高度4-5m相机车位在同一侧)的安装场景,而这类安装场景常见于绿化带树木遮挡的城市。”
李志亮介绍,受制于外部环境,路内停车场景前端硬件的车牌识别率一般在97-98%,因此,信路通开发了中间平台端进行二次识别,以弥补那2-3%的误差。“只要服务器的性能足够高、深度学习的样本库足够大,中间平台端的车牌识别率完全可以做到99.9%以上,识别数据可以直接推送车主端。”
二次识别无限接近100%的识别率,是建立在设备95%抓拍率抓拍到的车辆图片基础上的,对于未抓拍到的车辆图片,二次识别也难为无米之炊。
为了弥补另外那5%的抓拍率,高位视频+视频巡检车的方案开始在一些城市落地,宁波东部新城就是其中之一。信路通的视频巡检车产品命名为扫地机,只闻其名就颇有将遗漏车辆统统一扫而净的快感。当然,扫地机也可以配合地磁产品使用,用于绑定泊位与车牌号,比如刚刚落地的江西九江项目。
视频巡检车是移动违停警用设备在停车行业的跨领域应用。“很多同行的产品直接沿用了移动违停抓拍设备中的GPS用于定位泊位,这显然是非常不靠谱的。目前民用定位的精准度在十几米的范围,足以横跨两个车位,巡检车识别到车牌后,与哪个车位绑定呢?”
信路通的扫地机产品包含了前、后、中摄像头,前摄像头拍后车牌,后摄像头拍前车牌,中间摄像头拍泊位号,两个车牌之间的泊位号即为该车牌应绑定的泊位号,最大限度保证准确率。
除了视频巡检车产品以及应用于常见平行停车场景的4类高位视频产品,信路通路内停车产品还包括视频桩以及应用于垂直停车场景的单球机、半封闭停车场景的单枪机,8类产品实现路内停车全场景覆盖。
物流园区:车型识别绝对主导
几乎与涉足路内停车同步,2015年,信路通还推出了智慧园区“小黄人”车型识别系统方案。
关注到物流园区市场,也是偶然。一次展会上,有客户看到总公司信路威的高速公路车型识别产品宣传片,主动询问设备可否应用于物流园区,这让信路通看到了商机。
“普通的商业写字楼停车场一般限高2m,大型车进不去,因此没有车型识别的需求,但物流园区一般会区分5到6种车型,不同车型对应不同的计费标准。”李志亮介绍,“小黄人”是在高速公路车型识别产品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高速公路要区分9种车型,因此“小黄人”在物流园区的应用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小黄人”推出前,绝大部分的物流园区车型识别依靠人工。“有的物流园区在入口有人判断,但绝大多数是出口人工判断。”入口人工判断,要在入口设岗,增加人工成本,而出口人工判断,则存在收费漏洞。而且人工判断不管在入口还是出口,都无法避免通行效率的降低。
也有园区增加设备替代人工,比如车载设备识别、压电检测、超声波检测、红外线检测等等,“但这些方式存在不少弊端:易受天气干扰;无图像,只能判断车辆大概长度;安装复杂,比如超声波、红外线等检测方式区分几种车型就要安装几对设备;另外,一般物流园区都会安装车牌识别,那么车牌与车型的绑定就有一定难度,如果两辆车跟得比较紧,设备又没有做好车辆分离,那么就容易把两辆车算成一辆车,如此一来,整个系统就会乱掉。”
“小黄人”通过拍摄车身照片来判断车身长度及轮轴数,“有些挂车长度超过了18米,单纯靠拍照肯定拍不全,我们采用了类似全景照片拼接的方法,技术难度较高。”李志亮告诉我们,“小黄人”集车头相机、车侧相机、车尾相机于一体,车头车尾相机用于车辆分离及车牌识别。“车头相机拍摄系统判断这是一辆车,车侧相机开始记录,车尾相机拍摄判断这辆车拍完了,车侧相机结束记录。另外,挂车的车头车尾牌号不一致,很多挂车开到物流园区后会换挂,因此,车头车尾相机也有分别记录号牌的功能。”
有需求并不一定能打开销路,“小黄人”推广初期遇冷,李志亮总结了两点原因:“1.业主方有需求,但他们并不知道有我们这款产品;2.通过我们的宣传推广,集成商知道了我们的产品,但他们不愿意应用推广一款新产品。”总结原因后,信路通改变策略,从做集成商工作转向做典型项目案例。“我们要先让业主方看到产品,然后告诉集成商他们需要这款产品。大农批市场中,海吉星能占到一半,而且很多大中城市都有海吉星,作为一批市场,小批发市场也会到海吉星进货,因此我们主攻海吉星作为我们的典型项目案例。”
之后,在正确的推广思路下,“小黄人”迅速引爆市场,四年时间里,信路通物流园区项目已有数百个,成为物流园区车型识别的绝对主导,显然,在这个小众市场,信路通几乎没有竞争者。
传统停车场:无人值守带来发展机遇
2015年之前,信路通的主营业务是为传统停车场设备集成商提供相机产品。这样的一段经历,也奠定了公司视频核心技术的基础。但之后,信路通的这块业务基本处于放弃状态,“2015年,我们的一套车牌识别摄像机的价格在3000元左右,对我们而言这已经是非常低的价格了,但一些相机提供商进入停车行业后,给集成商的价格能到1500元左右。”
2015年正值车牌识别开始在停车场大规模普及,这样明显牺牲产品质量的低价也迅速被市场接受,“很多集成商为了节省成本,把相机、屏幕、补光灯、立柱进行一个简单拼凑就推出产品。”李志亮认为,这样的市场主导下,再继续坚持这项业务已经没有意义。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高速发展,人工成本急剧上涨,今年以来,无人值守停车场开始备受追捧,这让信路通看到了发展机遇:“停车场要想实现无人值守,设备有保障是最基础的。”
近期,信路通智慧停车场无人值守“小黄蜂”正式推向市场,直接对接业主方,目前已经成为信路通的市场发力点。
除了停车场无人值守各个环节的保障,停车收费一体机采用公司首创单一AI智能芯片主控是“小黄蜂”方案的突出亮点,单一AI智能芯片主控即相机直接控制LCD屏,“LED屏在停车行业的应用主要是显示文字,像素要求不高,因此,相机直接控制LED屏是比较好实现的。”但显然,只能显示文字的LED屏满足不了无人值守停车场的扫码需求,而纸质二维码则比较容易作弊,“因此,LCD屏显示动态二维码在无人值守停车场中十分必要。”
液晶屏幕的显示亮度会影响设备寿命,“如果一直高亮显示,那么屏幕的寿命可能会减半,因此需要控制屏幕,在需要高亮的时候高亮,比如车主扫码时,不需要高亮的时候暗亮。”李志亮介绍,传统的方案是相机主板和显示屏控制板双板控制的模式,而信路通首创的相机直接控制LCD屏,由相机直接触发显示屏亮暗,控制更简单、稳定性更高。
“对于路内停车和物流园区,我们还是坚持提供设备给集成商,不会直接做项目,但传统停车场,公司计划在一两年的时间里建立渠道,打造自己的品牌,为停车场智能化无人化发展奉献一份力量。”李志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