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云网 | 中天安驰,如何打造一款廉价又不失情怀的汽车安全产品?

2014-07-30

分享

当你买了一辆新车回家,会给它装上哪些电子设备?电子狗?行车记录仪?车载导航还是倒车影像?

尽管后装电子产品繁多,但我们却很难看到一项主动安全类产品。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安全法规日趋严格,越来越多的车型出厂便已配置了最新的安全技术;另一方面,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ided System,下称ADAS)需要对车辆进行控制(减速、自动刹车或者禁止变道),即便是技术供应商给出成熟解决方案,也需要与整车共同研发,所以,ADAS一直是后市场的绝缘体。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号称是主动安全产品的,也大多都是偷换概念或者是打个噱头(比如说学名叫做安全驾驶仪的电子狗)。

车云菌曾报道过刚刚在美国上市的Mobileye,其之所以在股市大出风头,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打了一张主动安全牌,可以低成本实现初级自动驾驶。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中天安驰,就是想要做中国的Mobileye,但与Mobileye主攻前装不同,中天安驰的情怀在于从后装入手,用更低的成本让汽车保有市场实现初级的主动安全防护。虽然有情怀的锤子手机卖到了iphone的价格,但中天安驰认为廉价和情怀从来都不是对立词。

后市场的绝缘体

中天安驰的创业团队于去年获得风投,并正式注册成立中天安驰公司,在今年的四月份完成了A轮融资。

“之前两次创业都是做安防方面的芯片,感觉这块机会不大,我们就开始想这个技术还能用在哪个行业。我们很喜欢车,对大部分的车也很熟,而且安防技术在汽车行业也很有用。另外,汽车行业市场容量大、行业门槛高,尤其在安防上,是有技术门槛的,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竞争对手。”中天安驰创始团队说。

他们所说的安防,指的就是汽车的主动安全。现在,中天安驰的产品主要围绕两个方面:防碰撞预警和夜视系统。

从技术角度来看,防碰撞如果只是单纯提供预警功能,而不需要在预测到有碰撞后对车辆进行减速或者刹车的控制,那么需要的部件就是摄像头和传感器两项,也不需要与车辆的控制系统有任何的数据交互。

所以,中天安驰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传感器上,把他们所使用的传感器分为三类:

1.视觉传感器,也就是摄像头;

2.激光传感器。有激光雷达与红外激光。激光雷达进行测距,监控前方是否有车、人或者物体、车速多少、距离多远。而红外激光则是用于夜视辅助,提供红外光源;

3.毫米波传感器,即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功能相同,同样用于测距,但是激光雷达受天气影响大,在雨雪天气和雾天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毫米波受天气因素影响则小得多,有全天候特性,而且毫米波器件的尺寸比激光也要小很多,但成本相比激光雷达也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视觉、激光与毫米波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毫米波适应性更好,而对于盘山路等转弯时的监测,只能走直线的激光或者毫米波都会出现误差,这个时候就需要靠摄像头提供视觉数据进行分析。目前的防碰撞预警主要包括前方防碰撞预警、变道预警以及行人检测预警。

夜视系统主要是在夜间和弱光线下的光线辅助,让驾驶员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视野,同样不需要与车辆之间的交互。中天安驰的夜视系统有红外激光提供光源,除了增强光线之外,还有去雾功能和强光抑制功能,能抑制来自于对面和后方的远光灯。同时,因为夜视系统的存在,防碰撞预警系统在夜间同样能起作用。

除此之外,中天安驰也有手机App驾车卫士。目前仅推出了安卓的正式版,iOS版本仍然在审核中。手机App与防碰撞系统和夜视系统之间并没有关联,也不需要与汽车相连,是个独立的功能模块。目前手机App提供导航、行车记录和防碰撞三个功能。

驾车卫士通过手机的摄像头与处理器来监控与分析车辆的前方路况,能够显示与前车的车距,并根据车辆当前的速度与两者车距,计算两车是否会发生碰撞,如果是安全距离,会在两车之间的路段显示为绿色。当距离过近时,会发出声音警报。

导航其实是个调用功能,默认调用百度导航,也可以在App中自行设定调用的导航程序(如谷歌地图、高德等),App上可以摄像,作为行车记录仪使用。在导航的时候,行车记录和预警功能都可以在后台进行。

“不管是防碰撞预警还是夜视系统,都能够帮得上司机的忙,如果再集成一些导航、行车记录这样的功能,解决刚性需求,只要价格合适,就不会有太大问题。随着安全意识的提升,产品肯定会得到普及。”

中天安驰对于自己的产品有如此信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即便是入门级的主动安全技术,也存在着很高的技术门槛。使用24GHz的毫米波雷达,国内2012年才出台了相关的标准,但是那个时候,中天安驰的传感器已经研发并制造出来了。

“我们的核心优势是算法和传感器的设计、制造能力。从门槛来说,App没有任何门槛,所以我们应用软件找了别人来说,自己则专注于算法,我之前从事了十几年的芯片设计,所以硬件设计也是自己来。”

不过,他们也表示,目前传感器中最为核心的芯片还是出自国外供应商,尤其24GHz的雷达收发机芯片,国内并没有生产能力。

而且,中天安驰产品的安全还体现在与车辆除了取电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交互。在他看来,车辆上的电子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没有破解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上的交互,就不会破坏电子系统的封闭性,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真的“主动安全”?

与博世、德尔福、大陆等的产品相比,这样的主动安全技术颇有点小儿科。预警只是主动安全中入门级的辅助功能,相较之下,或许夜视系统反而会更实用一点。

App更不必说,除了预警功能之外,行车记录是调用手机本身的视频录制功能,如果说要把它当行车记录仪来用,那么必须一直开着手机的视频录制来录视频,这就略显鸡肋了。一方面录制的效果与手机本身的硬件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大部分的手机并没有防抖功能,如果摄像头像素再低点,最终的效果如何就很难保证了;再者,录制视频是一件非常耗电的事情,虽然说可以从车上取电,但是长时间地运行对于电池寿命也会有影响;最后,手机摄像头只能监控到行车前方的车辆,所以,预警功能也受到限制。

至于剩下的导航功能,现在的导航APP本身已经很多了,驾车卫士的优点在于能够在导航的同时在后台进行视频录制和防碰撞预警,但前提是,这两项功能首先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行。

不过这本来也并不是中天安驰所要竞争的市场:“现在所有新的安全技术和设备都无法应用于存量车型,我瞄准的就是后市场,另外的客户群体是企业和政府。”

关于App的功能,中天安驰提到后续会有专业的设备来替代,届时会有一个5寸左右大小类似于HUD的显示屏,安装在仪表盘左上方的位置,方便驾驶员观看,并且会融合车机的功能。所以,在车云菌看来,App更像一个先行者,在硬件产品尚未退出时,通过免费的方式来进行宣传,让那些没有赶上主动安全趟的用户先行感受一下后装产品的效果。但是,如果先行者本身体验不够,或许也会产生反效果。

“从技术上我们肯定不能与德尔福之类的国际供应商相比,但是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们能在硬件水平还不足够的时候通过控制系统和算法进行功能性补充,但是现在的硬件水平本身就能够解决以前困扰他们的问题了。而且,我们也有所不同,他们提供的是功能模块,而我们,希望做一个产品系统供应商。”所谓产品系统供应商,即是对于车机功能的融合,除了导航和行车记录,在中天安驰的未来规划中,还有车联网。

他们认为这种融合是中天安驰的优势所在,很符合现下一些厂商的思维方式,我不光有A,还有B和C,比他们都好,但这并不是等待被大妈们抢购的蔬菜,在打包出售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用户的需求,还要考虑用户的需求是不是已经被满足了。

车云小结:

在中天安驰的计划中,大概于今年的Q4会推出正式的产品,预期的产品售价与后装车机基本在一个水平,而在销售渠道上,一方面也会自找渠道进行零售,另一方面会成为前装企业的二级供应商。后市场的主动安全产品打的只是一个时间差,或许成为二级供应商,对于中天安驰来说才是长期发展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热门文章